此文之作非常短促,為了交一報告而簡單的整理出一些基本想法,或許還必須再細論一番.



« Maison » dans la poétique de l’espace chez Bachelard

 

Introduction :

 

首先或許必須從 «居住»(habiter)這個行為開始討論我們所謂空間這件事.寓居於這個世界,這個宇宙似乎是所有人以及所有生命在這個世界所開始的第一個行為,除了所謂 «被投身於世»(jeté au monde)這個事件之外.於是必須居住於世界,當 «我»出現的時候, «我»,不論是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都早就投身和居住在某個地點,在某個空間了.所以海德格所謂的Dasein也即是在這種說明之下擁有了空間性的絕對在世存有性.這個在世存有者,au fond,就是一個必須擁有一個可以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任何一個可以«在世界上»的地方.而本文要談的就是其中的一個地方,這個空間,en général,就是人們從出生到有自我意識產生的地方,這個地方我們一般就叫做 «家».所以家似乎是生命到達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現實上與精神上的第一個(源初)場所,於是Bachelard才說 : « 家屋是私密存在的基本地勢.( p.56; p.18)”

« 空間詩學 »作為Bachelard對私密感意象研究的著作,首先就是以家作為一切相關意象的展開與圍繞.他的出發點基本上是一種對於幸福空間意象的研究,也是詩意象的研究.而他選擇的出發點—家—就是隱含著幸福與愉悅地象徵性代表,一種詩意表現的最佳場所.他說 : « 我必須證明家屋是人類思維,記憶與夢想最偉大的整合力量之一.這種整合中的根本原理,就是日夢.»( p.68 ; p26)

這個日夢所說的應該與人性的深層(p.68 ; p26)還有想像力有關. « 想像力是人性的主要能力,是生產形象的機能»( p.54; p.16)這個能力似乎隱含在靈魂裡,作為人的根本能力,想像力已經比生活本身還要豐富了.(想像(imaginer)總是比生活(vivre)更豐富. p.165 ;p.90)而且這種想像的機能,這種 «進行著想像的意識(conscience imaginante)乃是根源 »(p.44 ;p.8).而這種根源的原理深藏在靈魂中間,Bachelard就稱它作為日夢.日夢並不是夢,它基本上是幸福的深層意識,而不是精神分析中所對夢的理解是不幸的與痛苦的.而對家屋的分析根本上就是日夢的或者人類靈魂的基礎空間分析.因為對Bachelard來說,家屋是靈魂的居所, «藉著回憶起家屋和房間我們學習安居(demeurer)在我們自己裡面.  »( p.57 ;p.19)家屋意象表示 :我們在他裡面,他也在我們裡面.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對於Bachelard來說,房間和家屋有著相同的意義—安居--並且基於對外國學生來說,我們所居住的都只是一個房間,或者一個studio,那就是我們所謂的家(chez moi),所以我也就順理成章地直接引用其家屋理論來談我自身的經驗.

 

Section 2 :

 

家屋是我們 «落腳於人世的一隅(coin du monde) » , « 我們第一個宇宙(Cosmos)»(p.66 ;p.24),基本上就是一種 « 非我(non-moi)的空間保護著我 » ( p.66 ;p.24),一個非我的庇護所. « 家屋庇護著日夢,家屋保護著做夢者,家屋允許我們安詳入夢. » ( p.68 ; p26) « 我們藉由重新活在受庇護的記憶中,讓自己感到舒服. »(p.67 ;p.25)從這裡我們看到Bachelard對日夢,作夢,記憶的重視,因為這些都是幸福的條件,都屬於讓我們活在幸福中的根本要素,而幸福也就是靈魂的安逸和滿足. « 幸福是能夠真正的沉浸在自己孤寂的時刻. »(p.79 ;p34)一種獨處的,沉靜的氣氛和時刻帶來的就是恬淡的愉悅,這種亞里斯多德式的幸福一直圍繞在Bachelard的這本書中,他只不過用日夢來代替沉思罷了.而且這種心靈的寧靜只有家屋可以做到.因為家屋既是身體又是靈魂,是人類存在的最初世界.這是家屋的母性特質,同時也讓人聯想到Platon在Timée中所提的Khora,這個宇宙創生的空間.無論如何,家屋這種私密空間 «就是心靈份量主要展現的領域 » ( p.74 ;p.30)

« 家屋的整個存有,會忠實地向我們自己的存有開放. » (p.77 ;p.32)我們意識中的深層私密體驗也整個地向房間與家屋開放,他與我們不能簡單的分開,而我們就是透過詩意象和日夢來展現我們對於這個空間的依戀.這種對於閱讀詩而體會到的感覺,跟我們閱讀房間和家屋時感到的私密經驗是相似的,Bachelard說 : «閱讀詩,就等於是在做白日夢 »(p.80 ;p.34)就是這個意思.而這種詩意的日夢並不會使我們想要入睡,或許使我們更清醒,更能夠看到自己內在靈魂深處的自己,哪怕只是一瞬間也已經足夠.我們的對家屋的回憶使我們重新建構我們自己,重新認識自己,所以Bachelard說 : «家屋再一次塑造了人類.»(p.117 ;p.58)這不僅是人類被塑造,而是生命的重新塑造.在這裡我們從新找回自己的存有,意識主宰了回憶,而藉由回憶,我們可以依附於存有,可以傾聽存有的招喚.

 

Conclusion :

 

從我自身的體驗出發來看的空間經驗,常常出現在所謂的文學活動裡.從Bachelard所大量引用的文學作品來看,我的空間體驗可以是一個普遍的,帶有許多討論價值的起點. « 喬耶布斯奎(Joë Bousquet)寫道 :沒有人看見轉變中的我. 哪個人能呢 ?我,就是自己的藏身處( ma cachette). »(p.166 ; p.91)藉由我在里昂三種的空間體驗,也藉著Bachelard的分析,我找尋自我在里昂這個城市裡,在這個我越來越熟悉的城市裡,這個自我的私密體驗,只有我住過的三個房間知道,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或許,里昂這個城市也知道.Bachelard曾經說 : « 除了欠缺縱深的私密價值之外,大城市裡的房子,也缺乏遼闊的宇宙感(cosmicité).»( p.92 ; p.42)然而,我想他說的是巴黎這個大城市,我所居住的里昂或許比較不在這個談論裡.他又說 : « 如果做夢者的家屋是位於城市裡,那麼一個普遍的夢想,就是它能夠君臨於圍繞著它腳下的眾多地窖.»( p.84 ;p.37)這裡所說的地窖與夢想才比較符合我對里昂這個城市的體驗, «往下到地窖,則是為了作夢.»(p.235 ;p.139)的確是為了作夢,我來到里昂這個城市也是如夢一般,我想要繼續做夢,尤其是在里昂剩下為數不多的日子裡.這個地窖的非理性象徵也如同我的情緒一般,常常在房間或是在城市街道的漫步中突然湧上來,它逼著我回到過去在台灣的體驗,常常也使我無法分清楚是在里昂還是在台灣,尤其是在我睡醒的時候.這種體驗不僅Bachelard提到,在莊子裡也出現過這種無法分清我與宇宙,宇宙與我合一的整體觀. «我即是我所在的空間»(p.224 ;p.131)的這個體驗也只有藉此文才有機會提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inoz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